歡迎登錄教師人才網(wǎng)!請 登錄免費注冊
總站

以美育人 凈化青少年精神領地

日期:2022-06-02 瀏覽

受疫情影響,近期全國多地的劇院、博物館等文化場所的現(xiàn)場演出、參觀活動多被取消。為滿足受眾需求,不少院館開展了在線“云賞劇”“云逛展”活動。近日,國家大劇院在多個短視頻平臺直播演出經(jīng)典話劇《林則徐》,吸引數(shù)百萬網(wǎng)民在線觀看。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則透過直播鏡頭,帶領數(shù)萬網(wǎng)民欣賞“中國繪畫中的自然”。

培養(yǎng)人鑒賞美、創(chuàng)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題中之義,而真正的藝術精品總能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受眾尤其青少年感知、品鑒美的能力。國家大劇院日前在線直播的話劇演出過程中,很多觀眾實時發(fā)表評論“演員臺詞功底太強了”“這表演才是藝術國家隊的水準”……尤其是對于很多青少年學生來說,高水平舞臺劇演員們精湛的演技讓他們好好“洗了一下眼睛”,刷新了他們的審美認知,這無疑是美育重要價值的體現(xiàn)。

優(yōu)質文藝作品不僅能給人美的享受,更能幫助觀眾拓展美學知識的疆域。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在線直播的“中國繪畫中的自然”主題展中,博物館負責人帶領觀眾欣賞了宋、明、清等時期多幅名家名作,涉及青綠山水、水墨山水、工筆人物等畫種,并細致講解了披麻皴、沒骨花卉、計白當黑等創(chuàng)作技法,以及“三遠”(高遠、深遠、平遠)取景構圖法,讓不少學生觀眾感慨“終于知道好在哪里了”。

而好的美育,更是育人和育魂的統(tǒng)一。北京大學美育論壇近期舉行了一場主題為“新時代中國美育理論”的線上研討,有與會專家指出了當前藝術教育中人文教育缺失等問題,強調(diào)美育在樹立學生純正的人生觀、價值觀方面的重要作用。揆諸當下,暴力、色情、獵奇、恐怖等元素不知不覺地滲透進影視劇、網(wǎng)絡游戲、圖書繪本等文化產(chǎn)品中,悄無聲息地影響了大量青少年的審美取向,年深日久,讓他們逐漸習慣于“審丑”“審怪”,乃至將他們的價值觀引向歧途。有鑒于此,學術界有識之士呼吁,優(yōu)質文藝作品中往往蘊含著寶貴的德育因子,要注意發(fā)掘。以國家大劇院在線直播的話劇《林則徐》為例,“落后就要挨打”的主題貫穿全場,引發(fā)無數(shù)觀眾沉痛反思歷史;而林則徐“茍利國家生死以,豈因禍福避趨之”的愛國深情更是感人至深。這是一場精彩的藝術演出,更是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。

藝術院館在疫情期間創(chuàng)新傳播形式,通過在線直播不僅帶給觀眾非凡的藝術享受,更是在進行著一場場潤物無聲的美育活動——尤其是讓青少年觀眾直觀感受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美,什么才是高雅的藝術。識別美丑是識別是非對錯的重要基礎,倘若一個人常以丑為美、以美為丑,很難想象其價值觀會是積極健康的。美學大師朱光潛將美育與德育、智育相提并論,他認為美育可以發(fā)展人的情感本能,使人得以健康全面發(fā)展;美育也可以怡情養(yǎng)性,對于提高人的道德修養(yǎng)裨益良多。

不僅學校教育要加強美育,家庭教育、社會教育也是美育的重要場所,而劇院、博物館等文化場所更是美育的富礦。人在青少年時期的可塑性最強,此時若接觸的美好事物多了,精神世界容易趨向于積極健康;反之,其精神領地就可能被污染。以美育人、以文化人,在當下紛繁復雜的文化生態(tài)中愈發(fā)顯現(xiàn)出不容忽視的時代價值。

(作者系本報記者)

《中國教育報》2022年06月02日第2版 版名:中教評論·時評

作者:楊國營